新闻动态 返回
贺小林教授主讲“新智库沙龙”第100期
作者:方帅 审校:刘汶蓉 发布时间:2025-09-25 点击率:10
2025年9月23日,社会学研究所开展第100期新智库沙龙活动,邀请到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贺小林教授作《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网格协同与效能提升——基于上海市T街道“党建引领,多格合一”的个案研究》讲座。本次活动由社会分层与社会心态研究室副主任朱妍副研究员主持。
贺小林教授首先对我国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溯与脉络梳理。他指出,网格化管理是政府在日益复杂化和不确定的治理环境下,在不触及现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实现精细化和资源整合、部门联动的管理系统,是一种为有效解决新问题、降低多重压力所做出的基层治理方案选择;网格化管理模式可视为国家对基层治理结构的一种重建,呈现资源整合、功能整合、高效服务、数据查询、技术先进等特点。
上海的城市网格化管理建设从2006年开始历经长宁、卢湾等区率先试点,到逐步实现全市覆盖实施,并通过出台《上海市城市网格化管理办法》(2013)、《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2015)及其6个配套文件等一系列政策文本予以制度化。为适应数字化发展和管理需求,上海2018年启动网格化平台升级方案研究,后陆续上线网格化综合管理系统1.0版、2.0版,并于2021年上线了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平台。
接着,贺小林教授分析阐述了网格化治理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包括多类网格并存导致职责不一,形成“信息孤岛”和“资源内耗”问题;“压力型体制”下权责配置失衡和职责转移问题;人口流动与需求多元化下网格化治理精度不足、群众获得感不强问题等。围绕这些问题,以及上海市网格化管理“多格合一”的最新要求,贺小林教授从起始条件、组织领导、制度设计、协同过程等四个要素出发,深入剖析了上海T街道“综合网格”改革案例,提炼出“问题驱动、领导推动、制度保障、过程优化”的“多格合一”下网格协同运行逻辑。贺教授指出,“多格合一”通过系统性整合打破了条块分割的行政壁垒,综合网格并非职能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机制创新,实现对“人、事、物、组织”等治理要素的全域感知、全周期管理和全链条响应,最终形成“共识-信任-承诺-成果”的良性循环。
讲座引发现场热烈讨论,与会人员就“多格合一”的治理增量、责任划定、协同机制等具体问题展开探讨。主讲人最后指出,“多格合一”既需要由上至下进行组织架构的搭建,也需要从基层互动中深化网格化管理的内容,充分发挥网格功能,使得各治理主体在持续互动和动态协同中共享治理红利,并提升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