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照教授主讲“思海讲堂”第23期
作者:金豪杰 发布时间:2025-07-21 点击率:13
2025年7月15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成功举办“思海讲堂”第23期。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上海大学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中心(IESM)主任刘玉照老师受邀作题为《跨国企业组织孪生结构及其固化——基于北非 A 国中国家电企业的案例研究》的学术报告。本次活动由城乡社会学研究室主任臧得顺副研究员主持,本所二十余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到场交流讨论。
刘玉照教授长期致力于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城乡社会学和跨国企业研究。在本次讲座中,刘教授首先介绍了上海大学经济社会学与跨国企业研究中心(IESM)的相关科研工作。IESM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中国企业海外战略研究,一方面以经济社会学“利益-规范”双重博弈理论透视企业海外发展实践,另一面借助中国企业出海案例分析推进经济社会学基础理论的生发。研究中心成立以来,IESM的硕博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开展了多次海内外田野调查,跟踪研究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积累了诸多一手资料,产出了不少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随后,刘玉照教授分享了研究团队对北非某国的中国家电企业的研究。本项研究引入“委托-代理”的理论视角,搭建了一个跨国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用函数模型,解读了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中“组织孪生”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揭示了其背后的运作逻辑。具体而言,当一个地区既有的跨文化人力资源存量无法满足基本指标时,在预算允许的条件下会形成组织内的孪生结构。由于行动者本身持有的文化框架、跨文化互动的复杂性以及非正式互动的缺乏,这种孪生结构会在持续的跨族群互动中被固化下来,并有长期维持的可能。
在报告结束后的交流讨论环节,与会者围绕中资企业出海潮、出海企业田野的寻找与进入路径、分析框架的构建与实证检验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活动最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骏研究员作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刘玉照教授团队扎实细致的海外田野工作,指出该研究为理解中资企业的跨国经营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案例素材,并从比较社会学的视角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