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

社会学所发布《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25):人民城市社会建设》蓝皮书

2025年4月29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上海蓝皮书: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25)》。本次发布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协办,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总部举行,社会学所副所长包蕾萍研究员担任主持人。

发布会伊始,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主持工作)答浩与社会学所所长、蓝皮书主编李骏研究员共同为蓝皮书揭幕。

李骏所长系统阐释了蓝皮书的核心框架。蓝皮书围绕“人民城市社会建设”主题,从总报告和社会民生、社会政策、社会治理等分报告,聚焦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议题,深入研究现状、经验、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总报告基于对上海2000位常住人口的问卷调查,构建了民生、民意、民享三大指数。数据分析显示总体处于较高水平。民生指数中,劳动就业指数最高,文化教育指数有待提升。民意指数反映社会有保障,但消费和就业信心有待增强。民享指数总体呈现普遍积极乐观的人民城市体验。

发布会设置主题发言环节,蓝皮书四位作者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分享研究成果。

社会学所何芳副研究员指出,上海在婴幼儿托育服务方面政策体系完备,实践成效显著。但居民对托育服务知晓度不足,普惠性服务供给有限,保教不匹配等问题依然存在。研究呼吁加强宣传推广,优化服务布局,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

社会学所曾燕波研究员聚焦新职业青年群体,揭示其生存发展情况。调查发现,新职业青年收入来源单一,社会保障覆盖不足,职业发展面临不确定性。研究提出完善社保政策、促进高质量就业、解决过劳问题、开发保障性住房等建议,保障新职业青年权益。

社会学所彭聪助理研究员分享了上海助力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创新实践。上海通过智能伙伴、随行伙伴、互助伙伴三大计划,系统推进老年人数字融入进程。研究进一步建议,构建老年友好型数字社会需注重加强数字技能宣传普及的精准度、筑牢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防线、持续优化适老化服务生态闭环。

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罗新忠副会长介绍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包括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机制新探索(长宁区)、住宅物业治理新模式(杨浦区)、物业服务供给新模式(浦东新区)、高品质社区治理实践新路径(虹口区)、基层治理知识生产机制新方法(普陀区),深度总结提炼了基层治理的实践智慧与有效路径,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沈一兵教授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李健研究员进行了专家点评。沈一兵认为,蓝皮书从民生、民意、民享三个维度出发,结合民生、政策和治理视角,形成了从问题诊断到解决方案的闭环结构,选题新颖、数据详实。他还建议蓝皮书未来关注政策温度与执行精准度、创新与法制保障、供给与需求响应之间的衔接,为社会建设提供更有力支撑。李健研究员指出,蓝皮书贴合社会发展热点与政府关注焦点,履行了反映社会现状、提供权威数据、指导政策制定及传播学术研究等使命。他建议进一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强化前瞻性和预判性研究。

在媒体交流环节,中国社会科学报、解放日报、文汇报、青年报等媒体代表围绕蓝皮书数据动态更新机制、政策实施效能评估、社会热点现象深度解析等议题展开研讨,通过提问与观点碰撞,深化媒体与学术界对话,以推动研究成果向社会实践转化。


版权所有 ©上海社会科学院

地址:淮海中路622弄7号 | 邮编:200020 | 电话:021-53060606 | 邮箱:shxs@s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