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屠启宇研究员主讲新智库沙龙第96期

2024年12月17日,社会学研究所开展第96期新智库沙龙活动,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屠启宇研究员以“城市即人民:关于人民城市、国际大都市和全球化的一些思考”为题分享了他的相关研究和思考。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骏研究员主持活动,两所部分科研人员参与讨论。

首先,主讲人梳理了上海成为全球城市的过程。他回顾了上海从1980年代启动经济发展战略开始,不断调整城市建设定位,逐渐形成了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为目标的历史过程。屠启宇认为,上海四十多年来能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发展主要在于其稳定性,是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全球性总部型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等的稳定发展让上海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关键节点。

其次,主讲人分析了全球化理论。全球化的底层逻辑是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科技进步,全球化进程目前存在分叉现象,其原因既与新型全球化理念的提出(如更包容、公平的全球化)有关,也与西方社会对过去全球化导致的社会不稳定、不公正问题开始反思有关。同时,中国在全球化中扮演了推动新型全球化的角色,关注全球南方的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策略。在当前全球化发生重大变局的背景下,经典的全球城市理论和评价体系已不足以全面反映现实情况。疫情后,全球城市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如香港、新加坡的地位变化,以及全球南方城市的快速上升,都表明需要对全球城市概念、理论框架及评价体系进行重新审视和更新。在此基础上,主讲人介绍了全球化时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指出自1980年代以来,城市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中出现了关注点向“人”的转变,并强调供需转型,即从物理形态的城市供给转向对人的需求服务供给。

最后,主讲人总结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新挑战。他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已进入下半场,面临从增量到存量的空间运营挑战,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逻辑要随之改变,需要更注重人的活动和参与,以及空间与人的交互。人民城市理念在上海等地的实践中需要解决工程转向和供求转向的问题,并强调对需求的精准理解和响应,即练就“绣花功夫”。城市参与式规划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满足不同人群的诉求,理解人民群众的差异化特征。因此,在城市规划和治理中,需要借鉴社会学、人类学等工具和技术手段,以便更精准地识别和响应不同群体的需求。

讲座引发了与会者对城市发展新趋势的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大家针对“分众”的概念、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城市化与人民城市理念的融合、跨学科研究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上海的城市定位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屠启宇研究员的回应揭示了城市研究和治理工作的复杂性,并强调了未来在这些领域内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探索的必要性。

 

 


版权所有 ©上海社会科学院

地址:淮海中路622弄7号 | 邮编:200020 | 电话:021-53060606 | 邮箱:shxs@s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