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
“数字时代的性别平等”中青年论坛顺利召开
作者:苑莉莉 审校:包蕾萍 发布时间:2024-11-28 点击率:10
2024年11月21日,“数字时代的性别平等”中青年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成功召开,此次会议是上海市社联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一,由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妇女学学会、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联合举办。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委党校、上海政法学院和社会组织代表40多人与会。
论坛由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社科院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包蕾萍研究员主持,她在发言中指出,数字社会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此次论坛聚焦于数字时代的性别平等议题、理念、政策与路径,有助于探寻数字时代的性别平等基础和实现路径。会议主办方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蔡红霞提到,上海市妇联近年来关注平台经济和灵活就业中的性别平等问题,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助推男女平等国策宣传等,在男女厕位比等公共设施建设等领域也取得突破,未来非常欢迎社科院和高校等科研机构的研究者多关注相关问题和未来趋势的研究,提出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一起共同推动数字时代的性别平等。
论坛邀请到五位来自全市不同高校和研究机构中青年学者。上海社科院经济所邸俊鹏副研究员的报告聚焦“数字资本是否缩小性别差距?”这一问题,用实证数据分析论证了数字经济为女性带来的“性别红利”,同时也指出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区间群体间存在数字资本的分层差异,未来需加强数字接入和数字能力建设。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刘笑言副教授的演讲题目是《技术政治视角下的性别平等与算法治理》,她分析了算法歧视、性别歧视和性别平等之间的张力,并从主体、制度和文化三个维度提出要摆脱性别争夺,用技术政治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华怡佼分享了《平台经济下全职妈妈灵活就业的路径探索》研究,从数字技术、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分析了本市全职妈妈群体通过网络平台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创新探索,涌现出一批有人气和稳定收入的成功案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黄晖的论文《中国平台型零工经济中女性农民工的情感劳动》,将情感劳动作为一种情境化的社会实践,从多维情景化视角分析了女性劳动的数字化平台结构、农村女工的微观行动和情感建构之间的关系,指出数字化平台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村女工的公平感。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的蔡栋从游戏天赋的性别分布是“做成的”还是“现成的”这一问题出发,指出了偏向男性的游戏规则设计影响了女性的游戏天赋,期待未来游戏设计里多一些关怀伦理,重视情感体验和男女之间的合作关系。
结合中青年学者的精彩发言,三位评议人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点评:复旦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申琦教授结合AI向善中心的研究方向,从数字素养、社会资本、大模型算法治理等角度探讨了男女获取知识的差异性,以及人对技术的反向驯化,为研究者未来新领域拓展带来了启示。《学术月刊》朱颖编辑从学理化分析、热点选取和本土化理论建构出发,建议研究者未来可以在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数字化资本与数字平台差异领域,中西方对话与比较中的本土化经验与理论提升方面,质性研究样本量的丰富度,平台经济与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游戏文化的理论建构等方面继续优化与完善。《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王玉编辑肯定了此次会议主题的时代性,他主要从如何优化论文写作的角度,建议中青年研究者怎样更好地选准和明确核心研究问题,将亮点凝练在标题、摘要和关键词中,加强论文的理论性,期待相关领域有更多高质量论文成果产出。
论坛分享的精彩观点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兴趣。上海交通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邱吉青、上海政法学院妇女研究中心主任汤仙月、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王芳副研究员、王会助理研究员、莘庄益心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吴琼等,也相继表示了未来一起合作共同推进性别平等研究的想法。整场论坛跨领域交流特点鲜明,气氛热烈,也为今后进一步扩大性别研究影响力提供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