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
“人民城市与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研究”暨第四届思海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张可 审校:鲁琳 发布时间:2024-12-06 点击率:10
11月23日至24日,中国社会学会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人民城市与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研究”暨第四届思海论坛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5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民城市理念指导下的城市社会建设。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骏主持开幕式。李骏提出,本次论坛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论断,促进跨学科、跨地域的城市社会研究,为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贡献智慧。
中国社会学会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宝义在致辞中提出,人民城市理念为新时代城市建设与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城市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为破解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各种难题提供了理论框架。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建设与治理中,回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重大时代命题。上海市改革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李琪提出,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城市建设需要实现“规划、建设、治理”三位一体有机整合,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治理全过程,确保居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他分析了上海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的战略定位。他认为,现代化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宜居性与美好感。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桑玉成围绕城市治理的基础问题,提出城市治理的核心是明确“谁治理、如何治理”,以及如何平衡多重需求。他分析了体制派、技术派和利益派三种研究取向:体制派关注治理主体与权力关系,技术派聚焦智慧城市建设与技术应用,利益派则侧重利益格局与博弈。他强调,城市治理需结合技术进步、体制优化与利益平衡,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共治,从而提升治理效能并降低成本。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徐锦江结合全球发展趋势与上海实践,剖析了“人民城市”理念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他表示,这一理念是对全球化与现代化挑战的回应,也是对城市权利、空间规划和公平正义的再思考。他强调,城市建设应更注重“人文主义”的内在关怀。他展示了上海在绿色生态、历史保护、城市更新等方面的成就,认为上海正以“人民城市”理念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路径,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智慧借鉴。
第一单元中,学者们围绕人民城市与空间正义展开研讨。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姚新立提出,从“物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是实现人民城市理念的关键,强调关注人本需求。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伟以马克思“工艺学”为切入点,探讨城乡关系的自然逻辑,提出激发城乡一体化与文明新动力的路径。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任政分析了都市化进程中的空间正义逻辑,提出其在财富分配、权力结构和身份认同中的重要作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傅歆通过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探讨了“城市权利”在资本主导的城市化进程中的异化现象,并提出以空间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构想。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汪仲启阐释了党建引领如何通过柔化权力、整合资源和深化社会参与,成功推动国家主导的城市更新项目。本单元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爱丽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陈祥勤、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魏程琳评议。
第二单元讨论人民城市与场景文化。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波提出,场景文化不仅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构成,更是社会融合与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文化空间的构建应满足多元需求,并激发个体对城市空间的归属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建武以哈尔滨冰雪旅游为例,展示了通过符号化建构与叙事设计,将地方资源转化为国际品牌的实践路径。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教授吴军提出“舒适物场景体系”,探讨场景营造如何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吸引力与居民生活品质。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必春探讨了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对公众环境参与行为的影响,提出公共空间优化在政策支持较弱的城市中尤为重要。本单元由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田北海主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黄怡、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魏海涛评议。
第三单元聚焦人民城市与社区治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吴莹以行政区划调整为例,探讨了“尺度重构”作为优化城市治理的重要策略,强调通过多层级协调与制度创新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曹志刚提出“空间重构”理论,强调在高度流动性与异质性背景下,基层治理需通过空间重构找回社会连接和社区凝聚。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侯利文提出“民情基础”概念作为社区治理的新范畴,强调社区记忆与情感纽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关键作用。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金桥剖析了“社区治理共同体”的中国特色,认为它融合了协同共治与居民自治,是中国城乡社区治理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实践的结晶。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李正东认为,党建引领通过行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