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

周晓虹教授主讲思海讲堂第20期

2024年10月25日,社会学研究所在总部113会议室成功举办第20期思海讲堂。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著名社会学家周晓虹作题为《社会学的重建:现代化与转型叙事——辅以40位社会学家的生命历程为线索》的学术讲座,所长李骏研究员主持,所内外四十余位研究同仁及研究生参加。

周晓虹教授的讲座旨在以知青一代社会学人的生命历程为线索讲述中国社会学的重建与改革开放的同向共进历史,探讨从中国式现代化经验中萃取超越西方社会学话语中的“传统—现代”二元叙事的可能。首先,周晓虹教授回顾了二十世纪初以来中国面临的现代挑战和探索,以及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界从“中国的现代化”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其次,周晓虹教授谈及了社会学和现代性的交织,以费孝通先生的学术生涯为例分析了中国社会学学术研究与西方社会学学科演进的差异。在讲座的第三部分,周晓虹教授重点分析了“知青社会学人”共同体的形成,通过剖析几位重要的社会学家的个体生命历程,讲述他们参与社会变革实践的底层生活体验和接受社会学思维训练的故事,描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个体心理与集体心态互为镶嵌的精神蜕变史。他特别强调了底层体验与社会学想象力锻造之间的关系,指出知青社会学人作为典型的“边际人”更能理解中国社会“转型”的意义。最后,周晓虹教授把视线放到了社会转型与社会学的学术话语实践。他认为,全球范围内的变迁或转型与现代性危机的交织构成了社会学话语更替或论争的动力,整个西方或现代社会学的发展已经对社会学知识的萃取做出了比较完整的说明,但中国在“社会转型”和“转型社会”这两个向度上的现代化都有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特点,知青一代社会学人基于中国变迁案例在“传统—现代”二元叙事之外发展出了转型叙事,为中国社会学本土知识的萃取提供了基础。

在讨论环节,听众就中国转型社会、现代性、社会学的知识生产、研究中如何处理微观与宏观的关系等问题与周晓虹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李骏研究员在总结中认为,周晓虹教授热情洋溢、旁征博引的讲座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启发我们做研究一定要做到三个打通,即打通宏观和微观、内史和外史、知识和体验,只有将阅读和思考并重,多交流、多表达才能将知识串通起来,在学术研究道路上走得更远。


版权所有 ©上海社会科学院

地址:淮海中路622弄7号 | 邮编:200020 | 电话:021-53060606 | 邮箱:shxs@s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