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
雷开春研究员主讲“新智库沙龙”第88期
作者:刘苁有、朱妍 审校:刘汶蓉 发布时间:2024-05-29 点击率:10
2024年5月21日,社会学研究所开展第88期新智库沙龙活动,由雷开春研究员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ive Content,简称AIGC)对青年数字不平等的影响》为题展开演讲,社会调查中心副主任华桦副研究员主持活动,所内同仁及研究生参与讨论。
雷开春研究员首先分享了自己使用AIGC相关软件的个人体验。她指出,现有的AIGC仍然受制于人机语言的表意准确性,生成内容后往往需要进一步调整才能形成工作流,但不妨碍AIGC成为有效工作的助手。人们通过使用AIGC,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在青年人的学历教育、职业晋升、收入增长等方面都能有所助益。
雷开春研究员通过回顾社会分层和数字媒介使用等领域的相关文献,提出了一系列研究问题,即目前是否存在青年群体内部的“数字不平等”?“数字不平等”与其他类型的不平等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否会产生互相强化或锁定效应,从而放大数字技术对某些群体的福利效应?
近年来,数字劳动和数字劳工也是研究热土,雷开春研究员介绍了两种类型的数字劳工:一类数字劳工居于劳动力市场和产业链条的低端,他们从事着数字标注、识别等类型的工作,往往由刚成年的新手劳动力或必须兼顾家务的女性来承担。近年来由于竞争激烈,数字标注产业的收入不断下降,甚至面临着失业的风险;另一类数字劳工则由精英组成,包括算法工程师、数字科学家等职业类型,收入高、工作与居住环境良好。令人疑惑的是,数字劳工群体中似乎只有头部和底层,中间收入群体似乎消失了。
雷开春研究员继而指出,“数字鸿沟”概念包括“接入鸿沟”(接入数字技术存在鸿沟)、“技能鸿沟”(使用数字技术存在技能鸿沟)、“知识鸿沟”(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存在鸿沟)等不同维度。在AIGC爆发式增长的时代,青少年群体内部已经因观念差异、区域发展不均衡、数字隐私观念等问题而出现了“智能数字鸿沟”,其中既包括了“接入鸿沟”,也包括“技能鸿沟”。成年人对于青少年使用互联网也存在偏见,同时,学业压力也会限制青少年在数字内容生产、数字知识学习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技能鸿沟”则更多与青少年的父母职业技能有关,一些青少年从出生就容易被锁定在低智能技术场域中。从性别的角度来看,男性青少年更倾向于关注以游戏为媒介的数字内容,而女性则不然,性别偏好也会形塑青少年习得数字技能的途径和偏好。
雷开春研究员认为,基于AIGC的使用可能产生的社会鸿沟,目前仍然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新兴课题,国内外研究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AIGC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科学研究者亟待去追踪和探索这一技术的社会影响与不平等后果。
讲座引发现场的热烈讨论。与会师生们就AIGC的发展前景分享了自己的观察、疑惑和思考。在自由讨论环节,大家就AIGC的伦理挑战、应用局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