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

朱建江研究员主讲思海讲堂第19期

2024年4月9日,社会学研究所成功举办第19期“思海讲堂”,邀请到上海社会科学院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建江研究员就“近代工业革命后城乡融合发展”主题作主旨演讲。本次活动由社会学所副所长包蕾萍研究员主持,所内外40余位研究人员及研究生参与讨论。

朱建江研究员首先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对理论脉络进行了厘清。他指出,中国的城乡关系在明清之后逐渐呈现了与之前不同的样貌:之前的城乡关系是围绕农业、农村展开的,而在明清之后工业化的影响不断增强,由此出现了新的城乡关系模式,农业社会也发生了深刻转型。他强调,有必要加入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来理解工农业互动下的城乡融合问题,并以此指导我们推进新型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

在讲座中,朱建江研究员对于城乡融合问题的一系列概念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界定。例如,他分析了“郊区”和“农村”的区别,以量化数据呈现了中国“郊区”的总体面积。同时,他结合多年实务部门工作的经历,以案例的形式分析了农业用地的现状、建制镇的土地管理状况等问题。之后,朱建江研究员从历史维度切入,分析了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成因和社会经济后果,指出城区和郊区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城乡间要素流动受阻所致。作为一名区域经济学者,他认同费孝通等社会学者的主张,提出“城镇化上半场是大城市,下半场是中小城市”的观点,强调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中的城乡融合必须是大城市与中小城市间的融合、中小城市与乡镇、村的融合。他特别指出,要真正实现“融合”,除了资源的流动,还有收益的分配,但目前广泛存在的资源输出地与资源流入地之间缺乏公平的、制度化的分配和补偿机制,这样就无法解决城乡要素流动和有效配置的问题,也就难以实质性地变革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

在交流讨论阶段,与会同仁对中国情境下城乡融合的挑战和路径进行了讨论。朱建江研究员对当下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现状做了补充性介绍,并进一步提出城乡融合的目标是要将城市和农村打造成功能互补、权益对等的共同体。包蕾萍副所长从制度性、系统性和价值性三方面对城乡融合的社会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版权所有 ©上海社会科学院

地址:淮海中路622弄7号 | 邮编:200020 | 电话:021-53060606 | 邮箱:shxs@s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