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
“思海青年沙龙”之知识社会学系列活动第1期成功举办
作者:文思懿 审校:刘汶蓉 发布时间:2024-03-22 点击率:10
2024年3月19日,社会学研究所青年学术交流中心成功举办“思海青年沙龙”之知识社会学系列活动第1期,由张可博士主讲“格物致知:知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议程与挑战”,李骏研究员和李蔓莉博士与谈。本次活动由朱妍副研究员主持,所内外三十余位研究人员及研究生参与讨论。
张可博士的讲座以知识社会学这一分支学科在学术领域逐渐式微为引言,从知识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知识社会学的典范人物及其思想脉络,以及知识社会学如何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下社会现实三方面展开。
他首先梳理了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范畴和理论预设,总结了经验论、现象学、辩证法等脉络下知识与社会、知识与权力的关系。随后,他依次介绍了舍勒、舒茨、曼海姆这三位德国思想家对知识社会学的阐述和贡献。舍勒基于现象学的哲学视角,认为知识是先验的,源于社会传承;而舒茨则指出,日常生活经验构成了人们的思维基础,主观的意义构造具有客观性和超验性;曼海姆将知识置于特定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认为知识的共通性是基于人们经验的共通性,每个人都是总体文明的切片。曼海姆将知识社会学从哲学层次引向社会科学,更关注知识的生产过程与知识生产者群体,他对于知识分子的研究和分析影响殊远。曼海姆将知识分子视为垄断和传播知识的角色,并分析了其类型和演变,他期望有一种无所附着的知识分子,能够形成跨越阶层的共情和理解。最后,张可老师指出,目前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还没有太关注新兴的、以自媒体为代表的世代和人群,这可能会成为将来研究的蓝海,另一个拓展方向是通过解释知识生产背后的机制,促进知识圈层内和知识圈层间的理解,实现知识裂隙的弥合。
在与谈环节,李蔓莉博士结合经验研究,讨论了福柯、曼海姆与阿伯特传统下的知识社会学研究路径。例如,在文本分析中,研究者也许可以通过对不同国家同一概念之语料库素材的差异来透视知识建构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再比如,对于视频网站中UP主的研究也可以呈现日常知识生产领域中的管辖权竞争、专业身份构建等重要议题。李骏研究员指出知识社会学研究具有包罗万象的特征,既需要对宏大理论的梳理和分析,也需要对经验的敏锐洞察,并掌握可操作的实证研究方法。他分享了对知识分子和知识社会相关文献的阅读体会,认为社会学的研究需要厘清“知识”的边界,分析知识群体的总体与子群特征,并就知识社会学如何实现跨学科的合作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在自由讨论环节,在座老师和同学围绕本次沙龙的主题分享了自己的观察、疑惑和思考,大家就日常性知识的生产、显性知识与隐形知识的关联、知识的在场性特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争鸣。最后,社会学所青年学术交流中心主任朱妍对本场沙龙做了总结,预告了“思海青年沙龙”系列活动的后续安排,并对进一步研究与交流做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