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

熊万胜教授主讲第84期新智库沙龙

秋高气爽,金桂飘香。10月20日上午,社会学研究所城市社会学研究室邀请到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熊万胜来我所社会学所智库沙龙主讲“走向中国社会建设中的‘社区主义’”。活动由社会学所副所长包蕾萍研究员主持,所内外20余位同仁参与交流和讨论。

熊教授基于中国基层治理千年来的历史传统变迁和当代城乡治理的实践,指出了当前基层社区治理存在着干群疏远、形式主义严重、社区“折叠”、治理成本不断推高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尝试提出了推动“社区主义”建设的理论思考和对策建议。

“社区主义”是什么呢?熊教授认为,“社区主义”不同于传统社会治理的“文化主义”,也不同于市场经济时代的“经济主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基于大共同体本位中的小共同体建设。这种小共同体需要具备四种基本要素和功能,即空间单元、居民认同、事件团结、需求回应等。

随后,熊教授分析阐释了“大共同体本位中的小共同体建设之所以可能”的原因。他认为,基于四类重要的治理经验:宋代以来的乡村自治、人民公社时期的基本核算单位、重新理解苏南模式、当前城乡社区中的一些实践,小共同体建设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他特别强调了要重新理解苏南模式,把“共同富裕”打开成“共同”+“富裕”,而非“富裕”+“共享”,是先“共同”而后“共同富裕”。湖北省孝感市肖港镇金神村、湖南娄底市新化县油溪桥村、山东省齐河县谭策屯村等地的基层实践都有力地证明了这种小共同体建设的有效性和可能性。

最后,熊教授提出了对中国社会治理未来的一些思考,譬如是否应该在基本社区单元上建立基本治理单元?是否应该在村委会和居委会探索“常住书记”制度?如何激活社区的集体性,强化社区内的公共性?必须完善多层次的社区体系和治理体系,等等。

在问答环节,熊教授就大家踊跃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而富有远见的回答,并就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传授了个人的经验。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版权所有 ©上海社会科学院

地址:淮海中路622弄7号 | 邮编:200020 | 电话:021-53060606 | 邮箱:shxs@s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