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

刘凤淑教授主讲新智库沙龙第68期

2022年11月15日,社会学所第68期新智库沙龙在线上和线下同步举行。挪威奥斯陆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凤淑教授,应邀带来了题为《现代化即“最大化”:中国三代青年的童年经历与代际关系》的讲座。本次活动由社会学所所长李骏研究员主持。

刘凤淑教授的演讲以她新近出版的专著《Modernization as Lived Experiences: Three Generations of You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为主要内容,回答的问题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青年有哪些特点?是什么样的社会力量塑造了他们?与祖父母和父母相比,新一代的青年有何不同,又有何相似之处?刘教授访谈了46名北京高三学生和52位父母和祖父母,以生活史的方法对三代人(分别出生于1993-1994年、1964-1971年、1935-1945年)的生活经验进行比较,以此来分析和理解中国青年如何感受和体验现代性。刘教授的研究认为,祖辈与父母辈的童年家庭经验具有很大的延续性。他们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是一种自然养育模式,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主要是孝顺和帮忙大人,通常在学习成绩和考大学方面没有很大的压力。然而,90后的青少年在童年和青春期则经历了高度的精心培养和投资,从过去的“小大人”变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对父母的态度由服从和敬畏变成了沟通和亲近。这些变化最终造就了新的世代,孩子在经济上对父母来说是无用的,但在情感上却是“无价之宝”。这一代青年表现出鲜明的功利主义,他们渴望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各个方面的效益最大化,这是中国剧烈的社会变迁、独生子女政策、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在提问交流环节,科研人员徐浙宁、刘汶蓉、张亮、王芳、康岚、裘晓兰就“最大化”概念的具体内涵、中国当下的家庭代际关系、孝道的情感转向、线性现代化理论的反思,以及海外华人的代际差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李骏所长认为,刘凤淑教授的研究既有扎实的田野又有理论深度,能激发理论的想象力,是质性研究的典范。刘教授关于青年人的代际比较研究既呈现了中国情境下的特殊性,又展示了全球家庭代际差异的普遍特征,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展国际比较,期待在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中更深刻地理解中国。


版权所有 ©上海社会科学院

地址:淮海中路622弄7号 | 邮编:200020 | 电话:021-53060606 | 邮箱:shxs@s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