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中的支配与服从:中国式劳动关系的制度逻辑
作者:朱妍 发布时间:2018-09-11 点击率:3082
目录
序言 4
第一章 工业组织内部的支配与服从 10
第一节 工厂中的“支配-服从”关系 11
1.1.1 理性化过程视角:工业主义逻辑下的支配 11
1.1.2 生产政治视角:被遮蔽的工业主义逻辑 15
1.1.3 角色规范内化视角:工业主义与资本主义交杂 19
1.1.4 比较与小结 24
第二节 中国的工厂制度与劳工研究 25
1.2.1 工厂制度的变迁及其合法性基础 26
1.2.2 改革前后工厂制度的合法性来源 28
第三节 讨论与小结 32
第二章 当代中国的工业化路径与劳动关系变迁 35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劳动关系与乡城迁徙 37
2.1.1 计划经济时期的劳动关系 37
2.2.1 第一次大迁徙:“农村包围下的新式资本主义” 39
2.2.2 第二次大迁徙:从“城镇化”到“城市化” 41
2.2.3 弱化中的乡土纽带 44
第二节 劳动关系转型的动力机制 47
2.2.1 国家角色的变迁 48
2.2.2 劳动关系主体变迁 54
2.2.3 全球化趋势 59
第三节 结语与展望 62
2.3.1 共识与争议 62
2.3.2 未来研究的方向 63
第三章 生产激励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以计件工资制为例 64
第一节 五十年代计件工资制变迁 65
3.1.1 “全面学苏” 65
3.1.2 激进铺开的计件制 67
3.1.3 迅速叫停 70
第二节 难以为继的计件制:对几种解释的辨析 71
3.2.1 计件制产生正向激励了吗? 72
3.2.2 意识形态论 73
3.2.3 技术论 74
3.2.4 供给短缺论 75
第三节 计件制导致丛生乱象 76
3.3.1 “富裕工人”出现 76
3.3.2 分裂的工人阶级 78
3.3.3 激励机制的异化 80
第四节 经济政策与政治理念 82
3.4.1 治理理念的大调整 82
3.4.2 比较与讨论 84
第四章 劳动关系中的正式制度:三种理论视角 88
第一节 效率工资理论 89
4.1.1 效率工资理论及其经验证据 89
4.1.2 效率工资理论的解释局限 93
4.1.3 效率工资理论的新进展:观念、准则与合法性 95
第二节 合作主义理论 97
4.2.1 合作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98
4.2.2 合作主义理论的局限 101
4.2.3 寻找“非市场性制度”:评价合作主义理论 106
第三节 法律中心主义理论 106
4.3.1 法律中心主义的特点及局限性 107
4.3.2劳动法制化进程中的中国 110
第四节 小结 113
第五章 雇佣中的社会交换:一项关于非正式制度的理论模型 115
第一节 作为一种社会交换的劳动关系 116
5.1.1 契约性交换抑或社会交换 116
5.1.2 不同类型的社会交换 117
第二节 非正式制度改变社会交换类型 121
5.2.1 “信任促发”机制 122
5.2.2 “权力平衡”机制 124
第三节 人们为什么服从于非正式制度:工具性与文化性边界 127
第四节 劳动关系中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机制与作用边界 134
第六章 组织忠诚的社会基础: 劳动关系“嵌入性”及其作用条件 137
第一节 关于劳动关系的两类文献 138
第二节 “雇主-雇员”同乡关系与组织忠诚 140
6.2.1 社会关系兼有规范性与工具性面向 140
6.2.2 “雇主-雇员”同乡关系的作用条件: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 143
第三节 数据资料、操作测量与模型设定 146
第四节 研究发现 151
6.4.1 “雇主-雇员”同乡关系的直接作用 151
6.4.2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调节作用 155
第五节 总结与讨论 159
第七章 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嵌入性”: 两个企业的比较 161
第一节 引言 161
第二节 “雇主-雇员”社会关系的两种面向 162
第三节 两个案例的对比 164
第四节 讨论:社会关系的功能性本质及其作用边界 173
第八章 雇佣关系中的合同失灵与机会主义 17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77
第二节 劳动争议调处中的法律困境与“司法能动” 179
8.2.1 法律的“空缺结构”与外生性权益保障缺失 179
8.2.2 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司法能动” 181
第三节 劳动争议调处中的“刚柔悖论” 183
8.3.1 调处机构与程序的“行政化” 183
8.3.2 调解与处置的“随意化” 186
第四节 “刚柔悖论”下的机会主义 188
第五节 进一步分析与余论 191
第九章 劳动关系变迁中的社会公正与社会政策 193
第一节 改革的起点 194
第二节 中国改革三阶段 196
9.2.1 “市场-计划”双轨制下的二元公平感 196
9.2.2 激进市场化改革中的效率优先及其社会后果 200
9.2.3 社会政策的逐渐归位 205
第三节 小结:市场、社会与政府 206
参考文献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