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

陈映芳教授主讲社会学所第11期思海讲堂

2021年9月24日上午,社会学研究所第11期思海讲堂在总部113会议室举行,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陈映芳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中国社会中的家庭策略及其边界状况》的精彩报告。讲座由社会学所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刘汶蓉主持,以线上会议的方式对公众开放,线上线下共计150余人聆听了讲座。

首先,陈映芳教授从个人学术史中的“家庭”议题入手,结合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知青回城、下岗潮、出国潮、打工潮、购房热等时代现象,指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连接方式出现“家庭化”趋势,并由此引出‘家庭力’概念,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奇迹、社会奇迹得益于’家庭力红利‘”的论断。其次,陈映芳教授详细介绍了她的方法论和研究框架,着重对“家庭策略”概念及其实践性、功能性、目的理性进行了辨析。在这部分,她对目前学界对家庭通常采取的“万能式”分析路径提出了反思,认为家庭主义价值规范并非家庭策略的决定性动因,社会条件(社会情景与制度环境)对家庭成员是否能实现互酬关系的影响更为关键。她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所普遍表现出来的能动性主要是社会条件支持了家庭成员对上升性社会流动的预期,而当前中国社会出现的一些去家庭化现象,如部分老年人退出代际间财产/消费一体化关系、年轻人选择不婚不育等,可以理解为“曾经被普遍实践的家庭策略正在失灵”或“一种新的家庭策略正在形成”。最后,陈映芳教授从家庭策略的条件变化角度分析了当前公共政策面临的挑战,指出政策调整的方向应该以如何帮助人们满足生活需求、实现生活目标为准则,不能对家庭和家庭关系做本质化、理想化的理解,也不能“只见结构不见人”,而如何设计并完善以保护社会为宗旨的家庭政策,是中国正面临的紧迫课题。

陈映芳教授的报告得到了与会者的积极响应,线上线下提问热烈。大家就“家庭力红利”的概念、国际社会的家庭制度、家庭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博弈、家庭政策的“家庭化”和“去家庭化”,以及家庭政策中的性别视角等问题与陈老师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版权所有 ©上海社会科学院

地址:淮海中路622弄7号 | 邮编:200020 | 电话:021-53060606 | 邮箱:shxs@sass.org.cn